微头条丨记者观察:筑牢金融高质量发展根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仇兆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关乎国家发展全局。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这清晰表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根源上校正金融机构的发展理念与行为模式,筑牢稳健经营的根基。
正确的经营观是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导航仪”。长期以来,部分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窠臼。这要求金融机构深刻反思自身在金融生态中的独特价值,摒弃“大而全”的冲动,转向“专而精”的深耕,在特定领域、特定区域或特定客户群体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构筑起“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
正确的业绩观是追求长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度量衡”。片面强调短期利润、市场份额等量化指标,易诱发急功近利行为,积累潜在风险。打破“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惯性思维,建立“长期价值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客户满意度、风险管控水平等更具内涵的指标纳入核心评价范畴,引导资源流向最能创造长期价值的领域。这种业绩观的转变,是推动金融机构从“数字增长”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的内在要求。
正确的风险观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金融的本质是经营和管理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发起、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这需要金融机构持续完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处置机制,提升对各类风险尤其是潜在系统性风险的预见、应对和化解能力。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为业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述“三观”绝非彼此割裂,诚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所说,需“三观”一体,协同发力,方能见效。经营观决定发展方向,业绩观影响行为导向,风险观保障发展安全,三者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三观”,需要从战略转型、机制优化、能力提升等多维度系统施策:在战略上明确差异化定位;在机制上改革考核激励,强化合规内控;在能力上提升专业风控和数字化运营水平。同时,监管层面,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为机构转型营造“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
归根结底,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其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求变、深刻自省,也离不开监管的持续引导与制度保障,唯有各方协同,方能共同迈上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标签:
相关阅读
-
微头条丨记者观察:筑牢金融高质量发展根基
□本报记者仇兆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关乎国家发 -
【ETF动向】11月5日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
证券之星消息,11月5日,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基金(589880)涨0 23% -
火箭内线最可靠之人不是申京?数据表明...
火箭内线最可靠之人不是申京?数据表明亚当斯前场篮板联盟第一!,火箭, -
每日速递: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出口管...
有记者问:有消息称,根据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共识,中方将调整一批针对 -
快看点丨燃料油商品报价动态(2025-11-05)
交易商品牌 产地交货地最新报价燃料油中燃180CST燃料油中燃120CST -
金雷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风电主轴及其他...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05日讯,有投资者向金雷股份(300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