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新能源投资的思维底线

2023-08-14 16:05:35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

近期,新能源行业风声鹤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本层面二级市场股票整体下跌,一级市场投资热情骤降,IPO收紧传言喧嚣尘上;产业层面产能过剩之声不绝于耳,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行业洗牌之势山雨欲来……

站在投资角度,我们又当如何摆脱困惑、砥砺前行?

01

Alpha层面,市场份额是底线

关键在企业Alpha层面。

在周期动荡过程中,价格体系、产能利用率、毛利率等微观因素都容易受到短期波及,这些因素很难成为价值判断的“锚”。

相对而言,市场份额或者优质客户才是根基。

市场份额就是阵地。在竞争对抗过程中,阵地不能丢,只要阵地在,就有景气回升之后绝地反攻的机会。反之,如果阵地没有了,敌进我退,以后就再难夺回,甚至永久退出了。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过度牺牲利润或现金流去维系市场份额,一定是基于自身能力和资源在自己最擅长的战场上最大化保持最佳客户及市场份额的策略。

当然,从投资角度,更多是旁观者,更加坦然,可以更加主动地选择那些能够保持甚至提升最优客户及市场份额的企业,而放弃那些可能丢失最优客户及市场份额的企业。

在资本市场,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估值的重要依据。客观地讲,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某些龙头企业的利润预期如何,但我们对他们全球或者国内的市场份额以及主要客户却了如指掌。头部企业之间对优质客户及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因此相当激烈,常见于专利诉讼或者IPO举报的新闻当中。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股票市场看到,个别市场份额稳固的新能源龙头上市公司,在近年新能源行情整体走低的情况下,仍能相对坚挺,鹤立鸡群。

相反,有的上市公司短期利润比较好,但估值却不高,令人费解的背后逻辑往往是市场份额有被侵蚀的危险。

02

Beta层面,紧盯行业集中度

再进一步,企业层面的市场份额,又与行业层面的集中度密切相关,这就涉及Beta层面的话题。

如果一个行业持续分散,那么头部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新势力往往蹦跶厉害,就像过去几年的新能源行业,群雄纷争,草莽发展。

但是,如果一个行业供需结构扭转,周期掉头,开始走向集中,那么有望提升市场份额的企业则会受益。

过去几年,无论光伏还是锂电,也无论是储能,还是电动汽车,资本充裕,产能加速投放,行业趋于分散,如今纷纷进入洗牌阶段,开始走向集中。

行业集中之势已经拉开。

在这个过程中,对尾部企业甚至新势力是挑战,对旧巨头或细分头部企业则是机会,他们有望在行业走向集中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市场份额。

03

重点规避什么?

周期动荡,这是所有投资人关注的话题。

当然是规避同质化产能的腰尾部企业,尤其是没有市场根据地的企业,将可能被首先淘汰,这类企业也可能成为IPO收紧风向下的打压对象。

在产能供不应求阶段,行业处于弯道,新产能或者新势力可以分享一杯羹甚至弯道超车,但产能趋于过剩的时候,行业进入直道,新产能或者新势力要超车并非易事。

这对创业投资尤有启发,过去经验不能照搬。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有限资源应该去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股票市场让投资者收获持续成长的收益,而不是去支持小企业重复建设产能,再增加一批市值很难突破的中小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仍然缺少持续增长的龙头上市公司,而不缺只有产能没有成长性的中小市值企业。

在当前监管及市场风向下,一目了然。

过去几年,一体化尤为盛行。同样是一体化,向上一体化,往往有终端市场作为支撑;相反,向下一体化,则更像是空中楼阁,没有终端市场支撑,面临的风险更大。但向下一体化,往终端市场贴近又是必须之举,可以巩固市场份额,属于典型的正确而艰难的事情。

在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要么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优势,要么依靠成本获得竞争力。在成本方面,显然对头部规模化巨头更加有利,腰尾部企业指望产能扩张希望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优势比较困难,可能还得更多依靠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突破。

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需求端“星辰大海”的时代机遇,我们必须面对供给端“群雄逐鹿”的挑战,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需要更新投资理念,固有经验或方法论已经失效,尤其是在产业周期调整和资本市场监管风向变化的背景下,更应该深刻思考背后的逻辑变迁。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