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短讯!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金强:配电网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

2023-05-18 14:48:19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配电网已具备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 配网规划中心金强

为助力快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双碳”目标下的智能配电网技术研发布局,北极星电力网于2023年5月18-19日在武汉举办以“享数字变革成果 迎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会上,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 配网规划中心金强作了《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 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金强在会上表示,微量配电网规划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

一个是引导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我国光伏资源与负荷中心在时空上不匹配,部县域乃至省域分布式光伏实际开发规模将超出本地消纳能力,导致局部地区出现设备反向重过载、电压波动增加、稳定特性劣化等问题。随着各地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加,配电网规划应当坚持“整体平衡、量率协调”,科学测算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潜力,精益开展分层分区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动态评估配电网承载能力。推动政府差异化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

二是差异化的规划配电网网架。要强化配电网差异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在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发展阶段、承受能力、实际需求,差异化确定规划目标、技术原则、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加大网格化规划应用深度和广度,城市电网完善分区分级原则,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电网规划,因地制宜地明确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标准。

金强指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推进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按照“坚强统一电网联络支撑、本地保障电源分区平衡、应急自备电源承担兜底、应急移动电源作为补充”的思路,合理划定坚强局部电网保障范围,分布完善基础网架建设,规范重要用户定级,推动政府加强本地保障电源和公共应急移动电源建设,推动用户完善应急自备电源配置,保证在局部极端状态下具备安全自保能力。

另外在促进负荷侧灵活互动方面,金强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配电网负荷呈现多元化特征,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微电网等新要素改变传统用户的负荷特性,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商业模式为用户和电网间的互动创造了条件。为实现配电网负荷侧灵活互动,需要按照“有序用电保底、需求侧响应优先”原则,深化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充分挖掘负荷侧调节潜力。

金强认为,配电网中的新型储能的配置原则尚不明晰,呈现“规模较小、多点分散、各自为营”特征,存在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运行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支持服务新型储能发展也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要素。电源侧,支持分布式新能源按照“新能源+储能”方式开发,探索共享储能新模式,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电网侧,在电网关键节点合理布局独立储能,支持以云储能等方式建设、聚合分散式储能资源,稳妥开展电网侧替代性储能示范应用。用户侧,积极服务用户侧储能发展,支持重要用户配置储能,优化用户侧储能并网服务,提高用能质量,降低用能成本。

在构建多级协同调控机制和配电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金强强调,配电网需要具备强大的全息感知能力和智能调控能力,在保证新能源足额消纳的同时,能够满足多元化负荷接入及互动需求。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网上电网”应用,升级规划方法和智能分析手段,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结合“网上电网”和项目中台建设应用,持续开展“网上电网”数据集成和治理,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孪生电网构建,促进配电全业务环节信息融合,破除专业信息壁垒。

最后金强总结到,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微电网等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配电网已具备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为适应接入主体多元化、电网潮流概率化、源荷边界模糊化、用能需求个性化、交易机制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需求,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网规划设计需要坚持战略引领、绿色发展、适度超前等原则,注重高质量发展,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提高电网效率效益,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