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连口岸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正式落地
3月中旬,一票装有3.9吨已进境的国际中转货物与大连本地出口拼箱货物进行集拼后,在大窑湾港区顺利通关发往第三国,这标志着大连口岸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正式落地。启航的不仅是装箱复运的集装箱,更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出的崭新步伐。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航运中心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该业务推出前,大连片区内的国际中转货物需要经过综合保税区账册管理分别进行货物进境备案申报、出境备案申报、办理进境手续和出境手续,产生两次通关,运行效率低、运行成本较高,客观上无法满足拼箱货物的时效要求。业务开通后,无需经过综合保税区账册管理,无需经过两次通关手续,大幅节省了时间和通关成本,有效满足了企业对拼箱业务的时间和成本要求。
该项业务的落地是大连片区开放创新的一隅。自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大连片区紧紧围绕总体方案中“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的要求,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已发展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5年来,大连片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641亿元,年均增长17.6%;进出口总额7222亿元,年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49.6亿美元;累计新增内资企业4.1万户,是获批前的5.5倍;新增外资企业1200户,是获批前的2.83倍。
2021年,大连片区被英国《金融时报》FDI杂志评选为2021全球最佳自贸区排名第三和亚太地区冠军,同时荣获中小企业最佳自贸区全球高度评价奖、大客户企业高度评价奖、基础设施投资卓越奖及海洋经济荣誉提名奖。这是保税区建区3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大连片区5年来获得的最佳点赞。带着沉甸甸的奖杯,大连片区整装再出发,书写着引领东北、冲出亚太、迈向世界的新篇章。
改革创新种 播撒广且深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国家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重大战略任务,大连片区当仁不让,探索了多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新模式,推进国有资本配置优化和功能放大。
其中,既有大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通过重组与混改、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成功推动了企业股权整合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路径,实现扭亏为盈,也有冰山集团通过采用“5G+AR”技术,搭建“BinGo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探索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方面,大连片区收获连连。
“依托自贸试验区,冰山集团构造了包括科技创新平台、海外业务平台、冰山供应链平台、工程与服务平台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冰山冷热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汇聚各方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加快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降低了材料成本,打开了生产性服务的市场空间。”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纪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细数起集团的收获:依托冰山冷热科技创新中心和冰山产学研创新联盟,2021年1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在冰山各出资企业落地,解决了企业算力算法不足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依托冰山国贸打造的海外业务平台和供应链平台,部分产品实现了成本降低20%,重新焕发了市场竞争力;依托冰山工程平台,为拓展冷链物流、冰雪工程、人工环境等细分市场提供了新助力;依托冰山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为集团冷热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维保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型升级。
5年来,冰山集团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以供给牵引需求,以需求引领供给,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各类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迭代开发专精特新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发展。纪志坚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年末,冰山集团持有有效专利1148项,比5年前增加673项,平均每年新增135项。出资企业中有5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
挂牌成立5年来,大连片区在全国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21个片区中,率先全面完成《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累计推出4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改革试验田”作用名副其实。
2020年,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中再现“大连智慧”“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报关单审核一直是海关监管中的重要环节,对外贸企业而言,申报准确率、申报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聚焦这一问题,大连海关通过“技术筛选-人工审核-专家复审”对海量历史申报数据进行清洗,生成准确、规范的标准化选项,企业人员仅需输入商品名称中的关键词,即可“一键选填”完成申报,有效避免了因误报错报导致的差错问题,在为进出口企业带来通关便捷的同时,也为海关提升管理能力提供了途径,实现了关企双赢。据了解,有超过96%的企业认为这一做法切实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企业和政府间建立了商品归类审核的“互信”机制。
据大连海关自贸处处长王文卉介绍,大连海关下一步将对归类服务体系的后台数据库借助“新技术+专家人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数据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现常规化、更加高效的更新维护。
从大连片区诞生的“制度良种”正在撒向全国,这块“试验田”里的创新并未停歇。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晓东表示,2021年,大连片区推出制度创新成果98项。出港边检“零送单”等9项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官网刊载,企业经营资格综合凭证等14项创新案例在辽宁省复制推广。2021年,片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67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十四,在第三批21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五,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指数均排名第四。
对外开放门 开得大且稳
“允许企业开展保税铁矿砂混合业务。创新保税铁矿石检验检疫监管措施,采用‘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的‘三位一体’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这是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中“保税混矿”监管创新措施的主要内容。在推出该项创新实践时,大连片区挂牌运行仅一年。
“保税混矿”是指将不同产地、不同成分的两种以上的铁矿砂在保税状态下进行配比混合而得的混合铁矿砂。大连片区挂牌之初,就坚定开放决心,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按照巴西淡水河谷“保税混矿”的业务需求,实现了保税监管、商品检验、税收征缴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创新和制度突破,打破了以往混矿只能在钢厂、矿山操作的常规,开创了中国港口混矿作业的先河,混配产品被树为行业标杆,被业内称为“大连标准矿”。该项监管措施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混矿业务的发展,并向国际市场进军,使混矿产品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这不仅实现了“海外矿山”向中国口岸前移,更完成了铁矿石由单纯进口向转口贸易的华丽转身。
成绩仅是一时,创新仍无止境。“保税混矿”模式成功后,大连片区联合大连海关、辽港集团与国外矿山公司深化合作,多次召开研讨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多国别、多矿种”的保税混矿创新业务。力拓公司所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不同种类矿粉在矿石码头首次实现了保税混配,有效保障了中国钢铁产业链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助力加速形成铁矿石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现如今,大连片区在“保税混矿”成熟经验基础上,正在加快研究推进“保税混铜精矿”和“保税混原油”等业务,进一步完善监管服务政策措施,以期将“保税混兑”打造成为大连片区的知名品牌。
持续的开放创新还体现在“云端”。大连片区的出口企业多、出口证书量大、证书种类复杂,办理周期长,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的启动,让企业实现了线上办理,可实现取证“最多跑一次”。将以往企业需到海关现场3~4次降低为1次申领,平均每个证书出具的时间也由原来的1天缩短为8~10分钟,大幅度节约了企业的办证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不仅减少了接触,还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采用“云签发”平台申领后,每年可为大连片区出口企业节省约1500多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来办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正好赶上自贸试验区和大连海关联合推出‘云签发’,我们企业自主申报,海关在后台审核,证书多种渠道申领,再也不用多次往返奔波,听说在全国别的地方都没有。”一汽(大连)通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大连片区又有了叫‘云眼查’的新服务,企业进口的合格货物不用等着海关来现场检查,直接远程就可实现检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时间、行政成本”。
“云眼查”新模式是大连海关运用高科技和大数据提高监管效能的又一创新。在货物到港时,企业预约查验,货物到企业指定地点后,企业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使用AR眼镜,按照大连海关两名关员在监控指挥中心发布的指令,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完成查验作业,随后即可投入生产。“云眼查”新模式推广以来,海关查验作业效率较以往提升了3至5倍,基本可以实现进口货物的即到即检,为企业高效通关搭建了“高架桥”。
“云”措施的持续叠加运用大幅缩短了自贸试验区货物的通关时间,助推大连片区的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2021年大连海关辖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长比2017年分别压缩72.65%、94.25%。
不论是“保税混兑”的积极探索,还是“云端模式”的持续创新,都是大连片区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的坚定脚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片区对外开放脚步更加铿锵。
“去年,进口铁矿石全流程智慧监管模式等创新举措在片区推行,推动铁矿石‘保税筛分+国际中转’业务落地,进一步提升东北亚矿石混配与分拨中心能级。”廖晓东介绍说,与此同时,大连片区大宗商品贸易也取得突破。新加坡托克集团与辽港集团共同投资的油化品大宗贸易项目顺利进资,成功开展东北首单原油离岸贸易。成立大连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引入托克辽港等1千多家能源会员企业。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开辟飞机模块滚装出口物流运输新通道,推出首个铁路敞顶箱“班列+班轮”多式联运新模式。大连片区更是在国内率先开辟东北亚商品车过境运输陆海联运新通道,运输时间从80天缩短至30天。不仅如此,大连片区还自行加大压力测试,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探索“五自由一便利”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自贸港建设探索。与北良港海关、北良公司携手推进跨境贸易和物流运输便利化、自由化,推进建设“东北亚粮食中心港”。
未来发展路 迈得快且实
锚定“十四五GDP超千亿”目标,大连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产业创新特区建设为抓手,稳中求进,奋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为推动大连“两先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东北振兴提供“大连选项”和“自贸答案”。
“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探索首创性、集成化、差异化创新,每周推出不少于一个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继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探索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等跨境业务,推动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改革创新,全力争取QFLP基金试点。”廖晓东介绍,在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的同时,大连片区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拓展“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功能,促进审批监管更加自由便利。释放法治服务活力,推进中国海仲东北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落地,健全商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加快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大连片区将充分把握RCEP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服务贸易进一步放开等重大机遇,打造一批发挥片区资源优势、具有带动效应的RCEP经贸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RCEP规则,扩大与相关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时,充分利用“保税+政策”功能,加快发展保税研发、检测、融资租赁、维修再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推动综保区争先进位。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我们还要加快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吸引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油品贸易企业入驻。”廖晓东告诉记者,片区要落实支持辽港集团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30条举措,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提高中欧班列服务水平,加快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冷链国际分拨中心、商品汽车枢纽中心等开放性平台建设,开辟东北海陆新通道,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路径,并加快大连自贸港建设步伐,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全新突破使得大连片区持续迸发活力,在产业上的创新和协同发展则让这份活力更加充沛。在大连片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正在建设,一座商务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聚集的未来之城正在转型诞生。这里将加快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引进绿氢、制氢装备、氢能应用等项目,推动在新区范围内新建6座“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建设更丰富的氢能应用示范场景;这里的华录数字能源北方产业基地项目将尽快投产,带动数字经济、5G新基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聚集;这里还将壮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奇瑞汽车新车型、泰星能源三期、达奥汽车零部件、玛弗罗新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精准招引一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这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将以中日合作为切入点,在治疗、研发、生产、贸易等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先行示范,力争到2025年,建成产业链、政策链、价值链、市场链完整的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大胆闯、大胆试的大连片区正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为实现东北振兴谱写新篇章。
相关阅读
-
重磅!大连口岸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正...
3月中旬,一票装有3 9吨已进境的国际中转货物与大连本地出口拼箱货... -
疫情下,新消费“新”在哪里?陕西省统...
眼下,新消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直播带货... -
中企承建的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开通仪式举行
中企承建的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开通仪式近日在塞内加尔法蒂克大区方... -
2022年泰国水果产量将超过540万吨,同比...
走进欧帕家的果园,一排排整齐的榴莲树上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树下... -
建立网络中心埋下希望种子——诺联互联...
建立网络中心 埋下希望种子距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约20公里的吉素来4... -
方大炭素:49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
记者获悉,近日,方大炭素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