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过半数险企保费实现正增长,中银三星和中华联合人寿增幅第一

2022-03-23 17:08:29    来源:资本邦

3月23日,资本邦了解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3月21日发布《2021年度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60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累计实现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2916.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8.2%。

过半数险企保费实现正增长,行业集中度同比下降

据报告统计,2021年,35家公司规模保费增速实现了不同程度正增长,其中中银三星人寿和中华联合人寿增幅最大。

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公司的规模保费市场份额分别为28.9%、45.2%和73.4%,与2020年相比,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降,但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

排名第一的中邮人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34.8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11.5%,较2020年下降6.5个百分点,其次是国华人寿,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占比为20.2%,较2020年下降10个百分点;排名三至六位的公司,市场份额在7%至9%之间;排名七至十位的公司,市场份额在3%至7%之间。

从排名前十位公司的情况看,与去年相比,排名和市场份额均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中国人寿取代人保健康进入前五,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和合众人寿挤入前十,工银安盛人寿、人保健康等排名则出现了下滑。

健康险晋升至第二大险种,占比提高至18.9%

从报告呈现的数据来看,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各类险种占比也出现一定的变化,其中尤以互联网健康险变化最为明显。

至2021年底时,互联网健康险成功取代年金保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占比为18.9%,较去年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实现了7年以来的连续稳定增长。

此外,人寿保险仍为主力险种,占比为65.1%,较去年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年金保险占比为14.2%,较去年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意外险占比为1.8%,较去年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从保费规模来看,人寿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899.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1.8%;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55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7%;年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414.3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5.5%;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52.1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8%。

新规之前的“最后一场狂欢”?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出台了针对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最新规定(下称:新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推进存量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整改,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规定各项要求,不符合新规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针对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新规从偿付能力、产品可售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约束,由此也导致不少险企因踩中“红线”而不得不选择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能够继续经营该业务的仅剩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且资本雄厚的大中型寿险公司。根据申万宏源针对新规的分析,按照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满足新规要求的险企或仅剩22家。

据西部证券分析,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可能致使互联网保险业务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高门槛、细规范、严监管将利好业务布局完善的大型险企,中小险企受限于服务能力及经营范围,将面临一定发展困境。

不过另一面,不少中小险企在去年底时也曾进行过一次“逆向操作”,不少社交平台出现了以“停售”为卖点、引导消费者赶在年底前投保的营销内容,由此也诞生了所谓的“互联网新规前的最后一场狂欢。”

据统计,在去年12月份,不少互联网保险平台咨询人数出现明显上涨,保险经纪人成交保费也上涨近4倍,且多数热销的高性价比产品均来自中小险企。

而展望后市,国盛证券认为,未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更为规范,头部险企及中介受益更多:此次监管对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规范更为细化,同时对包括产品范围、经营机构、服务等提出要求,尤其对于持续的偿付能力、治理评估和偿付能力溢额等方面规定具体要求,并实施定价回溯机制,有助于改善行业乱象;此外对互联网长险费用率的限制使得在价格上具备相对优势、大型保险中介在经营区域上具备优势,未来头部险企及中介有望更加受益。

标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互联网人身险保费 保费收入 市场集中度

相关阅读